绿帽社

绿帽社 > 绿帽社 动态 > 正文

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周阳乐老师解锁记者的N种隐藏“身份”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11-19

1118日下午,新闻传播实务前沿第十期讲座于逸夫楼408教室如期举行。《湖南日报》教科卫频道资深记者周阳乐应邀带来题为“解锁记者的N种隐藏‘身份’”的专题分享。讲座由唐永亮老师主持,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周阳乐老师指出:“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锤炼‘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而能力的外在表现,便是记者在复杂报道现场扮演多重角色的本领。她强调,一次成功的采访和写作,需要记者在“侦探”“医生”“厨师”“导游”四重身份间灵活切换。


周阳乐老师首先揭示了记者的第一重身份——“侦探”。好记者都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因此需要像侦探般敏锐捕捉新闻线索。她以采访乡村教师覃美玲和科技之星孙材江教授为例,生动拆解了如何像侦探一样“会看”“会听”。接着,引出第二重身份——“医生”。周阳乐老师将记者比作执手术刀的医者,认为“好问题像手术刀,能直击要害”。采访的本质是诊断问题的核心,记者需通过有针对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剥离表象,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她结合三个具体案例,阐释了三种提问技巧:一是问“闭环”问题,避免空泛;二是问“孩子气”的问题,敢于问那些看似“愚蠢”的基础问题;三是问“人性”的问题,以共情为钥匙,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然后,点出记者的第三重身份——“厨师”。她认为,记者如同厨师,需将采访所得素材精心“配菜”与“烹调”。她以湖南日报社大型融媒体报道《朋友·伙伴》为例,展示了记者如何将新闻素材精“烹”慢“熬”,并且利用合理的叙事框架与表达节奏,把新闻故事打造成一盘“美味佳肴”。最后,提出记者的第四重身份——“导游”。好报道,是一次有收获的价值旅行,因此,她认为记者应充当导游角色,主动引领和升华价值,让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感、有所得。同时强调,“上价值”不是生硬喊口号,而应像“熬汤”一般,让情感价值、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从故事中浮现。

记者的N重身份没有固定答案,周阳乐老师将其定义为“从传递信息到塑造价值的升华”。讲座尾声,她以温暖话语收束:“每一个身份,都是为了成就一篇好报道;每一个身份,更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好的你。”她鼓励在场学子,无论未来是否从事记者职业,都要培养新闻思维,锻炼思考力、共情力与表达力。最后,寄语大家:“愿你们成为自己人生的‘首席记者’,写下不负韶华的精彩篇章。”

(杨雅雯 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