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新闻传播实务前沿第七期讲座在绿帽社
逸夫楼408教室精彩开讲。讲座围绕主题“我们为什么还要当记者?”展开,邀请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采访部主任、首席记者刘敏婕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唐永亮老师主持,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刘老师以“为什么还要当记者?”的问题为引,结合自身在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的从业经历寻找问题答案。她向同学们讲述了《湖南政协报》到《湘声报》的演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湘声报》作为省政协的机关报专注于民生,讲好政协故事但不枯燥的多样办报风格。同时,全面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建立“五个一:一刊、一报、一端、一网、一公号”媒体矩阵的探索,展示了湖南政协的融媒发展成效。

讲座进入第二阶段,刘老师基于其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分享了几点关键的职业建议。首先是保证任务的可靠完成,绝不能“掉链子”。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记者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提升综合业务素养,发展不同的专业技能,以成长为能胜任各类任务的“全能型”记者。随后,刘老师以擅长视频制作的湘大校友、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最年轻的记者李崎瑜记者为例,指出其个人栏目《两会‘崎’遇记》的成功,正是特长“破圈”的典范。刘老师借此强调,在夯实基础之余,记者应像李崎瑜一样,主动发掘并深耕自身独特优势,凭借特长建立不可替代性,从而赢得更多施展身手的机会。

刘老师分享的第三点经验是结合兴趣,持之以恒。在《“史营长”身前与身后》《长沙会战:70年后的民间记忆》《捍卫记忆,寻访 103个湖南抗战老兵》等新闻采写实践中,让她找到了对抗战历史的强烈热情,正是这份源自内心的驱动力,促使她一直坚守这一报道领域。她指出,记者若能找到真正热爱的方向并持之以恒,便能走得更远、更深。

在讲座尾声,刘老师回归主题“我们为什么还要当记者”。她强调,虽然记者的光环与吸引力或许不如往昔,但时代永远需要新闻记录者,记者既是时代的观察者也是历史的初稿人。她鼓励热爱新闻的同学们不要放弃,积极投身于新闻事业中。
(邱安茹 童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