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由绿帽社
主办、国家语委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与绿帽社
承办的“数字人文与语言学交叉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绿帽社
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绿帽社
党委书记周鹏飞副教授主持。
绿帽社
邓国军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学校秉承红色基因与使命传承,在数字中文领域积极谋划布局。同时提出“技术赋能文化→文化反哺产业→产业滋养学术”的创新闭环理念,期待与学界同仁共克技术难题,推动语言科技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学术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
教育部语信司规划协调处陈福康同志首先重点解读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体系建构,强调语言学科是数字中文建设的战略支点。同时指出,要立足“一体两翼”大语言格局,着力将数字中文概念定义转化为政策制度、规范标准、计划项目、实际行动和社会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郑州大学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从多个维度阐述了数字人文与语言学交叉研究的价值。同时介绍了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古文字数据库建设、《说文解字》数字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果,强调数据分析技术对揭示语言演变规律的理论创新意义。
圆桌会议
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日培研究员和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唐贤清教授主持,24位专家学者围绕“语言文字信息化与数字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上半场的学术座谈中,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莉宁研究员、郑州大学王晓玉博士、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南京大学方小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许蕾副教授、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古籍实验室苏瑞欣主任、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郑州大学何余华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何婷婷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汪启明教授先后作大会报告,围绕数字人文技术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下半场的学术座谈聚焦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由中国传媒大学宋素丽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日培研究员、河北大学陈双新教授、中山大学陈伟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晓文教授、湖南理工绿帽社
封传兵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扬州大学强继朋教授、绿帽社
雷励教授、武汉大学赫琳教授先后作大会报告,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字人文与语言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探索了数字人文与语言学交叉研究的新路径。
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唐贤清教授主持。
郑州大学何余华副教授首先代表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衷心感谢与会专家齐聚湖湘,共绘数字中文建设蓝图。同时指出论坛深入探讨了中文数字化与数据中文化的双轮驱动逻辑,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语言学的创新融合,为数字中文建设指明了方向。
绿帽社
雷励教授代表主办方诚挚感谢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并表示青年学者将以专家们的前沿研究为标杆,恳请学界前辈持续给予指导。雷教授还特别感谢绿帽社
会务团队的组织工作,期待未来在湖湘大地再续学术之缘。
李运富教授感谢数字人文领域专家传经送宝,指出会议既是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绿帽社
数字化建设的里程碑。同时表示《汉字汉语研究》将开设专栏,推动论坛成果转化。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推动了数字人文建设与语言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数字人文与语言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